12月19日,由江西医保局牵头的23省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在线上召开信息公开大会。这也是此次生化行业瞩目的重大事件,在经过三轮的模拟投标解密的前提下,线上正式解密开标。 近两年来,带量采购慢慢的变成了常态化,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应该积极迎合,努力适应。但从此次唱标的公示材料来看,集采还没有最终结论,但很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机会。此前公布的信息数据显示,此次参与报量的企业至少有200家以上,但通过线上信息数据显示来看,参与提交材料的只有169家,按时成功解密的只有166家,也就是说,至少有40家生化试剂企业没有参与此次投标。这个数据,应该出乎大多数人所料。 出现这样的现象,更多的是来自两方面的原因:对规则的理解和对招标的重视程度。 此次联盟集采,涉及大半个中国区域,也涉及到肝功和血脂项目。在规则定稿前,江西医保局反复沟通,征求意见,才最终形成定稿文件。对于关注和参与本次集采的企业来讲,应该是需要透彻理解规则。 对于规则的理解,江西医保局专门发布了文件解读的官方版本。但纵观166家成功解密的企业投标文件来看,不要说理解规则,很多企业连投标文件的基础要求都没有做到。 对于经常参与招投标的企业来讲,此次江西联盟采购对标书要求很低,没有商务参数,没有评分标准,只有三部分内容:承诺函、报价表及室间质评证明材料。最核心的就是价格! 首先:对规则理解错误,联盟要求企业报价不能高于公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且不同分组内有中选比例。部分企业直接填报最高有效申报价,要知道,A组60%中选后有0.6倍和0.5倍的复活机制,但B组没有复活机制,报价为最高有效申报价的,纯属对规则没有理解。 更有甚者,某进口头部企业直接报一个天价数据,比限价高出很多倍,不了解这一个价格怎么来的。这样的价格,没有开始竞标,就已经失去机会了。 其次,还有很多企业选择最高有效申报价的0.7或0.8倍,价格高,满足不了前60%入选,也不满足复活入围。导致直接出局!而且国内头部企业这样的情况不止一家! 当然,在价格层面,也出现毫升和测试价格填反的情况,也有大小写不一致的情况,这些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出现在这么重要的场合。 如果说整体报价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但实际上也是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的背后,是企业对此次集采事项的重视程度,在投标材料层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明显的就是PDF格式的文件转换成文本,字体变化,表格错位,文字遗漏这一些状况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个别老牌企业,大小写错误:1.23元大写为:一点二三,也有壹.贰叁,眼花缭乱。除此之外,还报出极低的价格,确实没有想到。 还有就是盖章问题,很多企业在报价表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公章,也没有骑缝章,如果不是有注册证号,根本看不出来是哪家企业。 我想这些具体工作,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真实的操作的。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此重大的事项,关系到企业生死问题,仍然如此儿戏,没有把关,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这样的问题导致废标,确实不应该。 当然,也有企业对规则研究的过于透彻,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分钱导致出局!对于靠单品在市场生存的企业,这样的结果是没有办法接受的。 当然,我更关心的是那些没有参加投标的企业,接下来如何销售。当然,那三家提交但没有解密的厂家,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我想应该有的。 疫情三年,对于生化试剂行业来说,已经是冬天了。集采背景下的后疫情时代--生化试剂行业能否抢回失去的三年,解封的黎明还未到来,集采的大幕已经拉开,但有些人,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集采本来就是推动市场洗牌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已经有人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