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华润三九股价“4连阴”,市值一周内蒸发超百亿背后,集采扩围至中成药OTC十亿级品种的焦虑已在蔓延。集采的“边界”在哪儿,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过去几日的股价走势,深刻折射了市场对集采纳入OTC产品的普遍焦虑,也深层次反映了市场对集采“扩围”、药企腾挪空间愈发狭窄的担忧。
消息面上,安徽省发布了2024年度中成药集采征求意见稿,计划对35个中成药品种进行集采。涉及品种不算多,却引发中药板块两日下跌,华润三九更是出现“4连阴”,累计跌逾18%,市值蒸发超百亿。
中成药集采并非首次,如湖北省在2021年牵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中成药集采。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中成药集采纳入了多个OTC药品,包括感冒灵、感冒清热、少儿肺热咳喘、强力枇杷露等中成药OTC十亿级品种。
生产999品牌感冒灵、强力枇杷露的华润三九股价遭遇重创,便释放了市场对集采可能会引起OTC大品种价格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纯收入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担忧。
再回顾自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至开展第十批集采之前,医保局的价格治理步履不停,从“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官宣,到治理范围蔓延至零售端,现在OTC产品也不再是“漏网之鱼”,安徽放大招,将零售与院内价格“拉平了”。
华润三九的999感冒灵颗粒/胶囊,连续十多年是中成药感冒咳嗽类的第一大产品,也是华润三九自身的王牌产品,不仅销售额突出,增速也较为亮眼。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Q1,中成药TOP20品牌由华润三九感冒灵颗粒领军,销售额超8亿元,增长率约60%。
2023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含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成药最畅销品牌TOP10中,华润三九的感冒灵颗粒位居第二名,销售额达25亿元,增长率超8%。
同年,华润三九CHC健康消费品业务营收达117.07 亿元,占据总收入半壁江山,其中,康慢业务仍在消化集采影响,专业品牌业务由于普药品种规模调整略有下滑,增长较好的是其品牌OTC业务,这一板块的第一品牌,即是999感冒灵,特点是增长快速、领导品牌地位持续稳固。
若华润三九的999感冒灵等OTC药品被纳入集采范围,可能将直接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对华润三九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华润三九在年报里提到,2023年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有39个,主要以“999”系列新产品(华润三九主品牌)为主,包括“999 感冒灵”“999 皮炎平”“三九胃泰”“999 小儿感冒颗粒” “999 抗病毒口服液”等,均在相关品类内具有领头羊。2020年,华润三九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种达21个,前后对比,接近翻倍。
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华润三九较强的品牌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也离不开其在品牌建设、道地药材生产管理上的大力投入。
过去几年,华润三九的CHC业务依托于三九商道客户体系,与全国经销商和连锁终端广泛深入合作,覆盖全国超40万家药店,深入挖掘线上增长潜力及营销模式。
从年报中能够准确的看出,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被迫缩减外,华润三九在营销和品牌上的投入整体保持稳步提升,即便是在其最困难时也保持了高投放。2023年,华润三九销售费用达69.65亿元,同比增加37.21%,其中市场推广费达46.15亿元。
而为了避免药材品质差异很大,华润三九还在上游原料药材端投入了不少资源。如野菊花是999感冒灵的重要原料药材,为此,华润三九从产业链条最前端的种子种源入手,探索培育质量好、性状稳定、产量高的野菊花,并持续摸索药材规范化种植模式,在全国建立30多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培养面积达30余万亩。
综合来看,在核心中成药品牌OTC上投入较丰富资源和较大品牌建设费用的华润三九,让市场不得不担忧:OTC集采是否会对其持续经营能力造成挑战?
不过,面对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持续下跌的股价,华润三九在互动平台回应称,感冒灵非国家医保目录品种,公司999感冒灵产品聚焦OTC市场,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购买。目前,公司认为该通知对感冒品类中999感冒灵影响极为有限。
依靠中成药OTC品牌,不少中药企业打通了“赚钱”之路。2023年,手握重磅OTC品牌,华润三九、太极集团、东阿阿胶率领一众中药企业在A股医药板块中一马当先。
在归母净利润最高的几家中药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拥有知名中成药OTC品牌,而这一些企业的业绩相较于上一年度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当中成药OTC不再处于集采“真空”地带,自主定价权受一定的影响,对应企业又将何去何从?
实际上,在这一周时间内,除了华润三九市值蒸发近百亿,葵花药业、白云山、同仁堂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市值也蒸发了数十亿元。
安徽的征求意见稿之所以波及如此广泛,一方面来源于集采“杀价”本身的威力,另一方面则是释放出一个信号——中成药OTC不再是集采之外的“安全区”,下一步,或将有更多品种被波及。
首先从本次征求意见稿所设置的规则上来看,此次集采兼具砍价功能与防止药企“用脚投票”的特点。
采购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竞争单元——目录(一)和目录(二),其中,来自华润三九的999系列产品、葵花药业的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等OTC大品种都位列目录(一);步长的脑心通胶囊、以岭的参松养心胶囊等则为目录(二)。
可以看到,目录(一)OTC品种的厂家几乎是本次股价大跌的“重灾区”,毕竟依照国家药监局披露数据,所涉及的5个品种背后是超过300个生产批件,尤其是感冒清热颗粒,批文就高达150多个。
同时目录(一)的拟中选规则也极为严苛,主要是采用“价格指标+技术指标”的综合得分来计算,“价格指标”总分55 分,“技术指标”总分 45 分。“技术指标”还包括15分的“医疗机构和患者认可度”,其余为企业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产品质量及药品企业创新力各10分。
不仅如此,采购规则中还设置了增补中选规则,目录(一)中,申报公司数小于2家,降幅需要超过30%;大于2家的,降幅至少50%;位列目录(二)的独家品种也要降幅至少25%。
此外,本次集采几乎还“堵死”了药企的后路,在文件中强调,非中选产品将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未来两年间,非中选产品采购量不得高于实际使用量的10%。
也就是说,本次对于OTC产品的集采,不仅用“价格+技术”指标双重考验倒逼大品种企业降价,还让其在院内“退无可退”。
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中还强调,虽然采购主体为医疗机构,但是“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自愿参加”,联想到近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对于药店药品价格的治理,这次中成药集采未来的波及范围将会只大不小。
如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虽然多个涉及药企都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OTC产品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零售端,集采影响有限,但华润三九、葵花药业、同仁堂们的股价跌势依然未能止住。
根据中康开思系统数据,感冒灵在2023年零售终端市场的销售额达36.14亿元,其中华润三九的产品在零售和院内两大渠道都市占率第一,超过85%;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在2023年零售终端和等级医院销售额合计约为10亿元,葵花药业两大终端市场占有率占比也都超过50%。
回顾去年11月进行的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虽然第十批集采迟迟未开展,但医保局的价格治理步伐并没有停歇,范围不仅从院内蔓延至零售端,OTC产品也不再是“漏网之鱼”。
先是年初,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官宣,消除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的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在此之前其实各省已经依照国家医保局的要求,已经对挂网药品的价格进行过一番“摸底”, 部分药品在“四同”药价治理后,挂网价格更是接近最低。
之后,零售端也未能逃过治理范围,全国多个省市相继上线“医药实时价格”功能,以陕西咸阳的平台为例,该平台可以查询到全市1142家定点零售药店的医保药价,也就是说零售端药品价格也逐渐“透明化”。
配合“医药实时价格”功能,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直接下发《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的函》,针对网络售药平台药品“外卖价”“小时达”“即时达”“限时达”, 开展专项行动。这一举措被业界解读为药品网售价格不再游离于监管范畴之外,“四同”药价治理外延至医药电商,省级集采平台挂网价格、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将参考网售药品价格,药价一致性时代或将开始。
而到了近期,因降价不到位,被国家医保局公开问询的心脉医疗事件,更彰显价格治理的决心——无论医保目录内外,任何药械价格高地都将无所遁形。
总结来看,未来中成药OTC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曾经高营收、高利润的集采外“安全区”边界已经逐渐收窄,他们必要思考,并着手进行风险防控。
9月17日,默沙东和第一三共宣布,研发代号为HER3-DXd的ADC药物医治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今年6月,HER3-DXd的上市申请曾因CMC问题遭到FDA的拒绝。随着此次达到临床终点,HER3-DXd有望再次冲击美国上市。
即便如此,说这个靶点彻底上岸了仍然为时过早。目前为止,默沙东尚未公开无进展生存期(PFS)的详细情况,被视作评价疗效“金标准”的总生存期(OS)数据尚且还没不成熟。此外,HER3 ADC的安全问题不能忽略,在这项临床试验中有两名受试者因间质性肺病(ILD)死亡。
安全问题并非是HER3-DXd独有,今年6月份,在BioNTech与宜联生物针对HER3 ADC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三位患者因药物副作用死亡。默沙东的产品能否获批,决定众多竞争者的命运。
全球首款HER3 ADC撞线亿美元的高价打包拿下了第一三共的三款ADC药物权益,其中就包括这款HER3 ADC药物。
HER3-DXd是全球研发进度最为靠前的HER3 ADC药物,其实力究竟如何一直备受关注。
9月17日,默沙东和第一三共宣布,HER3-DXd治疗既往接受过EGFR-TKI治疗晚期EGFR突变NSCLC的I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这项研究名为HERTHENA-Lung02,旨在评估与铂联合培美曲塞诱导化疗后再接受培美曲塞维持化疗相比,HER3-DXd在既往接受过第三代EGFR -TKI治疗的具有EGFR激活突变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结果显示,HER3-DXd组的PFS显著优于化疗对照组,达到了临床主要终点。安全性方面未发现新风险信号,不过这次临床出现了2例因间质性肺病而死亡的病例。
对于EGFR TKI治疗后出现耐药的患者而言,目前治疗方法相当有效,基本上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供选择,患者迫切地需要新治疗方法。随着这一临床的成功,这部分患者有望获得了新的治疗手段。
但是默沙东尚未公开临床终点PFS的具体数值,而OS数据尚不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对HER3 ADC疗效的仍存在疑问。
不过,第一三共方面倒是信心满满。公司全球研发主管表示:“HERTHENA-Lung02 的临床根据结果得出,HER3-DXd有可能成为某些接受过TKI治疗的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我们计划与监督管理的机构分享这些发现,以讨论下一步行动。”
第一三共的言外之意或许是,想要凭借这一结果向FDA申请药物上市。今年6月27日,HER3-DXd就曾经向FDA申请过上市,用来医治已接受至少两次全身疗法治疗的 EGFR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但当时因化学、制造和控制问题,FDA 拒绝了该药的上市申请。(详情见:明星ADC又出问题,上市申请遭拒)这一次临床成功,也为HER3-DXd上市做下了铺垫。
默沙东的这款HER3 ADC如果还不能顺利上市,国内做同靶点药物的企业可能就要等待更长的审批时间。
HER3靶向疗法研发的困难重重。因为结合力低、内在激酶活性极低等问题HER3药物在过去30多年里都没有成功过,阿斯利康、罗氏、诺华、葛兰素史克、再生元等众多药企都在这一靶点上吃过亏。
但随着ADC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这一原本难成药靶点迎来了重生的机会。毫无疑问,作为领头羊的默沙东,成为了整个赛道风向标的存在,如果HER3-DXd能够成功上市,也是为HER3靶点带来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国内包括百利天恒、恒瑞医药、信达生物、映恩生物、宜联生物在内不少药企都在跟随这一靶点。其中进展最快的是百利天恒,其EGFR/HER3双抗ADC已经到临床3期,进度全球第二,更是成功将该药物授权给BMS,合作潜在总金额超过90亿美元。
从目前临床数据分析来看,HER3 ADC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间质性肺炎,而且会有死亡风险,这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HER3 ADC头顶。
HER3-DXd在另一项名为HERTHENA-Lung01的研究中,同样出现了患者死亡的案例。在研究中,有99.6%的患者出现了任何级别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65.3%的患者出现了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6.2%患者出现了间质性肺炎,其中一名患者死亡。
安全性隐忧并非是HER3-DXd独有的问题。6月18日,在BioNTech与宜联生物针对HER3 ADC开展的临床试验中,三位患者因药物副作用死亡,临床试验也被FDA叫停。到8月19日,FDA解除了对 YL202/BNT326临床I期试验的暂停,公司计划以不超过3mg/kg的剂量进行下一步临床开发。
回看HER3-DXd,虽然成功达到临床终点,但并不是开发终点,究竟能不能行,有待更多临床数据的验证。
伴随着“超级网红”药物司美格鲁肽的国内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国内药企们正在摩拳擦掌,相继入场,就待原研专利失效后,跑马圈地分食市场。
日前,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数据显示,齐鲁制药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具体适应症尚未披露,不过,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的信息数据显示,由齐鲁制药申请的一项评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QLG2065)对比诺和泰对于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期研究已于2023年7月完成,据此,推测此次申请的适应症很大概率为2型糖尿病。
值得关注的是,齐鲁制药也成为了国内第三家提交司美格鲁肽的药企,2024年4月,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吉优泰)的上市申请并获受理,适应症为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为国内首家。两个月后,丽珠医药旗下新北江制药公司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受理,申请适应症同样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成为国内第二家。
国内企业布局方面,除了已提交上市申请的三家企业,还有包括联邦制药、正大天晴等公司均已将产品推至III期临床。
司美格鲁肽作为一款人尽皆知的现象级爆款产品,是诺和诺德的研发的一款新型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能够刺激胰岛素生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食欲和食物摄入量,其最早于2017年12月获FDA批准用于辅助饮食控制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基于该药能调节患者胃口,通过抑制食欲来降低体重,实现减重,2021年6月,司美格鲁肽获得美国FDA批准,用来医治肥胖(BMI≥30kg/m2)或超重(BMI≥27kg/m2)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商品名为Wegovy。值得一提的是,诺和诺德还开发了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剂型Rybelsus,于2019年9月首次获得FDA批准,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的口服GLP-1药物,获批适应症为用于结合饮食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在中国市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于2021年4月获批上市,商品名为诺和泰,适应症为用于每周皮下注射一次,辅助饮食和运动以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今年1月,司美格鲁肽片在华获批上市,用来医治2型糖尿病,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今年6月,司美格鲁肽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用于初始体重指数(BMI)≥30kg/m2(肥胖),或≥27kg/m2且<30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一周一次给药,商品名为诺和盈。目前,口服司美格鲁肽针对减肥适应症在中国开展的OASIS 3研究也正在国内15家医院做。今年8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正式获药监局受理,推测申报的是慢性肾病(CKD)相关适应症。诺和诺德曾在财报中透露,将于今年Q3在中国递交司美格鲁肽的CKD适应症。
业绩方面,由于在全世界内都得到追捧,司美格鲁肽的揽金能力让别的企业望尘莫及。以最新的2023年业绩和2024年上半年业绩为例。据诺和诺德2023年业绩报显示,司美格鲁肽皮下注射制剂Ozempic(用于降糖)实现盈利收入957.18亿丹麦克朗,口服片剂Rybelsus(用于降糖)销售额达187.50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66%,减重产品Wegovy更是一飞冲天,其销售业绩达313.43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407%,以上三款产品合计在2023年一年的时间里为诺和诺德贡献了1458.11亿丹麦克朗(以最新汇率计,约合209.824亿美元),正式迈入“200亿元重磅炸弹俱乐部”。
今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业绩继攀升,其中,降糖注射版Ozempic销售额566.85亿丹麦克朗(约合84.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降糖口服版Rybelsus销售额109.31亿丹麦克朗(约合16.30亿美元),同比增长32%;减重注射版Wegovy销售额210.36亿丹麦克朗(约合30.3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司美格鲁肽合计销售额约131.18亿美元,占诺和诺德总营收的2/3。以此推算,司美格鲁肽非常有可能超越默沙东的K药拿下2024年的“全球药王”位置。
ISM001-055在IIa期展现出理想的安全性和药效趋势,这超越市场和公司的预期,也为公司带来更有想象力的前景。
在AI驱动药物研发的热潮中,真正能在临床试验中展示疗效的概念性验证案例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多条AI管线折戟,被业内称为“死亡之谷”的II期临床试验阶段,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或许交出了一份结局不同的答卷。
该公司今日宣布,其完全由AI辅助设计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小分子药物ISM001-055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IIa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结果。
英矽智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坦言:这项研究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虽然我们始终相信该药物是安全的,但并没有预料到在如此短的给药期后,就能看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疗效信号。这不仅验证了我们的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的潜力,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希望。
ISM001-055是一种TNIK(Traf2/NCK相互作用激酶)抑制剂,其早期研发过程特别是靶点识别和分子设计得到了生成式AI的深度参与。从确定靶点到获得药物分子,英矽智能仅耗时18个月、花费数百万美元,分别是传统药物研发成本的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该公司于今年3月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论文中详细的介绍了这款候选药物从AI算法开发到2期临床试验的研发历程,展示了AI在药物研发全链条中的应用潜力,也为AI加速新药研发、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范式。
在此次公布的一项为期12周的IIa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NCT05938920)中,来自中国21个研究中心的71名IPF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每日一次30mg、每日两次30mg或每日一次60mg的ISM001-055治疗。
初步结果为ISM001-055在所有剂量水平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次要终点即评估肺功能改善的用力肺活量(FVC)指标上,ISM001-055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药效趋势。尤其是在接受每日一次60mg剂量的患者中,FVC改善最为显著。
(IIa期通常被认为是“探索性”试验,它的设计灵活,在较小规模的患者群体中初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并探索可能的最佳剂量范围,最大的目的是为后续的IIb期试验提供数据支持。)
IPF是一种慢性瘢痕性肺病,以肺功能不可逆转的下降为特征,中位生存期仅为3至4年,极为凶险。FVC等肺活量指标的改善意味着抗击IPF的潜力,在12周内就能获得效果更是令人鼓舞。
间质性肺病专家、此次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之一Toby M. Maher博士评价道:这些结果非常令人鼓舞,特别是在用力肺活量(FVC)方面呈现的剂量依赖性趋势。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疾病,在仅仅12周的治疗中就看到肺功能的改善,意味着ISM001-055具有强大的潜力,可能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此前,AI制药明星公司包括Exscientia、BenevolentAI和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在内的多家AI药物公司的候选药物在II期或IIa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预期的药效目标,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2023年4月,BenevolentAI的皮炎药物BEN-2293在IIa期试验中未能优于安慰剂,公司随后裁减一半员工,股价更是下跌超过90%;2023年10月,Exscientia的EXS-21546项目因未能达到治疗预期在I/II期试验中被终止,更早之前其“首款进入临床的AI设计药物”的DSP-1181就已经停止研发,原因是临床I期的研究并未达到预期标准;就在前不久Recursion首次披露了其主要药物REC-994的临床研究结果,该药物尽管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但疗效有限。
在其他公司面临挫折的背景下,ISM001-055的积极结果显得很珍贵。它展示了AI不仅能加速药物发现过程,还能设计出具有真实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物。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博士也对这一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卓越成果意味着AI驱动药物发现这个新时代的真正突破。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IPF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异质性使得治疗效果的评估变得困难。英矽智能计划与监督管理的机构讨论ISM001-055的IIb期研究设计,以在更长的给药期和更广的患者队列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与此同时,一项平行的ISM001-055 IIa期试验(NCT05975983)正在美国进行,已启动患者招募工作。这将为该药物在不一样的种族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数据。此前,ISM001-055已在美国拿到孤儿药认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其稀缺性得到认可,并有望获得税收抵免、上市后7年市场独占权等优惠政策。
ISM001-055的成功也为TNIK这一新靶点在IPF治疗中的潜力提供了初步证据。英矽智能的研究表明,在IPF中,激活TNIK可驱动肺部的病理性纤维化。通过抑制TNIK信号传导,ISM001-055有望阻止或甚至逆转纤维化过程。
这一核心管线数据的成功也为英矽智能在长期资金市场上打开了更多可能性。作为一家拥有II期临床数据成功的公司,英矽智能现在有了更多的上市选择。除了此前已经递交的港股上市申请,美国股市现在也有几率会成为一个潜在可行的选项。
这意味着公司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突破,在融资战略上可能也将迎来了新的机遇。一位投行分析师表示:拥有积极II期积极数据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通常会获得更高的估值。”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我们正在见证药物研发范式的转变,英矽智能的成功案例无疑为AI驱动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此,英矽智能联合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任峰博士表示,“ISM001-055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更在于它有几率会成为AI驱动药物研发可行性的里程碑式验证。”
在未来,我们期待迎来AI更多类似的突破,最终推动医疗创新,让患者受益,并重塑整个制药行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