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美国关税棒打实验室!仪器耗材、版面费疯狂涨价引发囤货潮科研人:已成为第一批受害者 来源:kaiyun体育网页登陆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22 13:35:05

临床意义

  最近中美贸易战开打,双方你来我往地将进口商品关税逐级提升 —— 不排除再度升级的可能。

  这场贸易战显然已超出普通贸易摩擦的范畴,非常有可能会成为重塑全球供应链和地理政治学格局的主要的因素,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若中美关税战持续,2025 年全球 GDP 可能损失 0.8%~1.2%。摩根大通分析师预计全球经济到年底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 60%。

  短期看,美国的电子科技类产品、家具等必需品价格涨幅达 15%~25%。涨价引发囤积,就连知名投资人、亿万富翁马克 · 库班都在社会化媒体呼吁民众开始囤货:从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能储存的东西,都应该趁早买起来,最好是在商店补货前购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 50 岁的纽约市民,在跑了多家商店并向店员致电寻求帮助后,终于抢购到某家商店里最后一台中国品牌的电视机。

  几天前,向包括许多美国大学在内的科研实验室提供设备的 ARES Scientific 公司就对外宣布,他们的产品报价将会提高。

  在国内,今年初因美国将高参数流式细胞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国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已经受到波及;

  最近,因中美关税的不确定性,已有国际顶级科研设备供应商停止了部分进口仪器的报价。

  关税增加导致科研设备和原材料成本上升,高校和企业要投入研发的资金也就水涨船高。

  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必然使其自身科学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受到侵蚀,最终会导致全球科研资源无法高效配置,基础研究突破放缓。

  这波操作也给我国科研带来不少麻烦。部分国产仪器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较低,上游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导致科研仪器产业链割裂,影响了科研设备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本月初,Nature 专门刊文,指出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将影响美国现代科学的核心基础设施,可能对美国科研造成持久损害。记者还收到美国科研人员的抱怨,说许多科学产品的价格上涨。

  美国每年进口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为世界第一。这一些产品大多来自即将受到关税上涨影响的国家,不仅有中国,还有瑞士、日本、英国和欧盟国家。

  而那些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产品,虽然这一轮关税上涨没有受一定的影响,但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一点的时候已经对这些国家加征了关税。

  比如,中国向美国提供基本的实验室设备,如玻璃管和试剂,以及包括计算机芯片、液晶显示屏和培养箱等电子设备;德国的高端显微镜,日本的精密分析设备,瑞士的诊断工具,英国的抗体,以及加拿大的 DNA 测序仪和细胞计数器在内的专用设备,都出口到美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

  有网友表示,自己 8 号下单了 waters 的色谱柱,怕到不了货就立刻签订合同。万幸有现货,还提前发货。

  同样是色谱柱,有人则一口气买了 8 万块的产品。这可不是钱多人傻,而是怕没得用,只能花钱一时爽了。

  有网友说,虽然提前预支今年的科研经费,一口气买了 20 万的试剂盒,可仔细算算单价三千多的试剂盒其实也没买多少,只能扛一阵子。

  富家富过法,穷家也有穷过法,因为预感到要涨价了,有网友内囤了十多卷封口膜。

  还有网友买了一万多的流抗,因为常用所以多囤一些,听销售说现货不涨价,后续补货肯定涨。

  当然,也有想囤却囤不上的。有网友抱怨组里经费紧张,已经「揭不开锅」,好多实验都停了,正在开始到处找国产替代并疯狂试用。

  有些运气好的小伙伴未雨绸缪,被这几年贸易战打怕了,早已开始慢慢地寻找国产化替换。

  就连国外知名的出版机构也采取了行动,版面费的收取因税务风险问题取消了直接付款,改由国内的代理方收取,在版面费之外还增加了 6% 的税费以及手续费。

  甭管大家什么状态,这一届科研人切身感受到下面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你读研时,全世界都在给你添乱。

  要对自己实验的具体目的、所需测量参数等信息有很全面地了解,明确需要采购的仪器或耗材的种类和规格。同时对预算和自己家底摸个底,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安排。

  只有明确掌握以上信息,再计算最大限度能拿出多少钱,最需要买的是什么,以及采购来的东西能用多久,甚至,在用完之前该怎么去办,也得提前规划好。囤货也要精打细算。

  有些试剂或耗材的贮藏要求高,咱有没有那么大的库存面积,如果冰箱不够用了怎么办?如果囤了货又放坏了,那还不如不囤。

  既然是囤货,那量肯定比平时大,售后就是个大问题。无论是仪器设施还是耗材试剂,东西到手里,如果出问题后厂家不负责了,那这钱不但白花,还给自己添堵。

  所以,越是缺货,越要找稳健的有实力的供应商,用他们更完善、更可靠的服务为自己做保。

  就算面临缺货,也依然得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精度,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可重复性、安全性以及实验室本身的声誉。

  比如,枪头离心管这类日常消耗品,虽然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但质量决定实验结果,越是频繁使用越要降低误差。

  而五年有效期的缓冲液,如果经费不足那就少买点,毕竟是可以当传家宝代代相传的。如果是绝版进口的培养基,别犹豫了,最大限度地买。

  比如,必须零下 80 度保存的昂贵抗体,搞不好储存用的电费及风险比关税更吓人,那就不如先不用着急买;但如果是定制的专门耗材,那就别可惜占那点地方,能多囤点就多囤点,注意一下,别放过期就行。

  如果经费紧张,还可优先考虑分期付款,能争取几个月是几个月。当然,最好是能找到国产平替,解决断货危机。

  最后,囤货意味着要提前预支科研经费,账目上可得搞清楚,不要惹出什么样的问题来。

  说起来也挺搞笑的,年轻一代科研人,没有经历过夏天囤西瓜冬天囤白菜,却在自己行当里囤起了仪器设施和试剂耗材。

  无论如何,咱们还是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少出点幺蛾子,希望政治不要影响到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