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集采)已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重要趋势。对于广大患者和医院而言,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医用耗材价格将会有所降低,从而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在这一背景下,2025年的集采战役即将打响,各大地方政府和医保机构纷纷开始行动,以期在马上就要来临的集中采购中争取更多的利益。
于2025年3月18日,福建省医保局首次发布了有关糖代谢等生化类检测试剂及可吸收缝线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信息维护的通知。通过这一通知,表明福建省已经启动糖代谢省际联盟和可吸收缝线全省性联盟集采中选产品的信息维护工作。填报时间为2025年3月19日至3月25日,之后将陆续推出相应的集采项目,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耗材价格即将面临降价的局面。
糖代谢省际联盟集采是2024年全国联采项目的一部分,由江西省牵头,覆盖全国27个省,涉及多个生化诊断试剂,包括糖代谢、离子微量元素、胰腺功能等,拟中选产品的平均降幅高达70%。同时,可吸收缝线全省性联盟集采由福建南平牵头,全省(龙岩除外)共涉及48个产品,已有25家企业中选。依据数据,分为6个产品组,其中4组的中选率达到了100%。这样的成绩无疑为福建省的医疗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仅是福建,青海、广东、河南等其他省份也相继公布了相应的集采执行消息。例如,青海即将于2025年3月20日执行第五批国采及多个全国联采项目的集采结果。而广东自2025年3月15日起,将启动血管组织闭合用结扎夹类的联盟集采结果,采购周期长达两年。同样,河南也将在2025年4月1日执行神经介入类及外周介入类耗材的公立医疗机构联盟接续采购中选结果。这一波接踵而至的集采行动使得耗材市场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价格冲击。
2025年的集采任务涉及范围之广、品类之多,慢慢的开始逐渐明朗。依照国家医保局在1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下半年将开展第六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并计划在地方层面开展20个左右的全国联盟采购项目,涵盖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各地对此积极做出响应,纷纷出台相关集采计划。
黑龙江省拟牵头进行腔静脉滤器及消融电极类耗材的集采;河北省突出胸主动脉支架、腹主动脉支架等耗材的集采工作;四川省则计划对脑脊液分流系统医用耗材进行带量联动采购,这些项目都在期待着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对此,大量企业正在加速布局,积极应对集采带来的竞争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企业不仅需要适应降价的市场环境,还需在进院、保量、回款等方面的全方位转型,此举将严峻考验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市场逻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尤其是在主动脉支架等近年来倍受关注的高价值耗材的集采计划中,国内外有名的公司都渴望分得一杯羹。这种行业格局变化将使得原有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生态重组,优秀的企业将借此机会脱颖而出。
集采不单单是各州医保局之间的价格比拼,更是整个医药行业的一场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的过程。随着集采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博弈与合作的情况逐渐浮出水面,新一轮的洗牌和竞争开始的话语权将逐渐转变。此外,由于集采机制往往需要应对异构市场的挑战,不一样的地区的医疗需求和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将是未来集采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
患者的医疗需求并不会因为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反而会在相对低廉价格的刺激下走向更广泛的市场。这在某一些程度上反映了集采政策对整个医疗生态的正向推动。在这一个市场大环境即将迎来重大的变化时,医用耗材的生产企业也需要以灵活、适应能力强的策略进行应对,以便在新一轮的集采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2025年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陆续启动,能预见,医用耗材的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消费者和医院将切实感受到更多实惠,而各大企业将面临着重重挑战与机遇。可以说,集采制度的推行是我们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在未来实现公平、高效的医疗资源分配。
在这一轮集采风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个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议题。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无疑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医疗惠民的契机。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